十周年系友专栏丨庄泽远:在真实中扎根,于文字间生长

Body

十年,是光阴促成的诗行,是文珠与每一位学子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在中文系(珠海)成立十周年之际,我们循着时间的回声,走进一段段系友的故事。他们从这里出发,把文珠的印记镌刻进人生的行囊——远行、扎根、生长,在各自的天地里熠熠生辉。

本期嘉宾:

庄泽远,男,中文系(珠海)2020级硕士研究生,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。曾任中文系(珠海)学生会主席、中文系(珠海)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;中文系(珠海)辩论队队长;曾获相关文学奖项。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烟草珠海市有限公司。

Image removed.

一、偶得之路,文心笃定

      现在的我,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,主要负责新闻报道、文化宣传相关的内容。结合当下的就业环境来看,当初我并不是“主动”选择了这条路。更准确的说法是,很多人生方向的转折,其实是在懵懵懂懂间完成的。填报志愿、选择工作都是这样,有时赶上了节点、有时是跟着某种惯性。直到真正进入岗位、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,才慢慢意识到,原来自己就这样被不确定性簇拥着走上了一条路径。而这条路本身,是怎样的风景、有没有前途、能不能走下去,也都是边走边看、边走边修正的。

      值得庆幸的是,我现在的工作仍然与文字有关。比如,写一篇人物类通讯、用镜头讲述一段经历,都在考验叙事的功力。而如何准确、负责、有温度地表达,正是中文系教会我的东西。在内容极度饱和、表达极度碎片的环境里,如果还能坚持做出有一定人文关怀、有思想重量的内容,我想这既是中文专业的沉淀,也是值得继续努力的方向。

      如果从“热爱”这个角度来谈我的工作,我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。现实的约束固然存在,但能够持续在一份工作中调用自己的表达力、想象力和观察力,哪怕只有一部分,也能支撑起一种笃定感。

二、以文养心,求真而行

      我没有后悔过选择学习中文,而且最让我欣喜的是,中文学习没有随着离开校园而荒废,而是逐渐内化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哪怕走上了工作岗位,我依然保有对中文的兴趣和热情——读书、写东西、观察日常生活的细节,这些习惯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构成。

      在文珠的学习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“更好”有很多种标准,回到大学这个语境、从一个人如何成长来看,我想文珠对我影响最深的,是让我更愿意敞开自己,去真实地体验生活。我们写过那么多人物、那么多片段,也读过那么多悲欣交集的文本,慢慢习得从更真实细腻的角度去理解世界,而不是逃避它的复杂性。在这种训练下,我习惯在工作之余,去感受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被修饰的粗粝、矛盾和疼痛,然后把这份体验收藏起来,成为日后做人、做事的牵引,以及写作的底色。或许文珠没有让我变得更 “强”,但它让我变得更 “真”,这已经是非常可贵的收获了。   

三、独立之精神,健康之体魄

      虽说在文珠度过了七年的学习生涯,我却不想轻易为学弟学妹提出建议。因为很多曾经自己深信不疑、努力践行的经验,放到后来回看,可能早就变得陈旧甚至不再适用。人与人的境遇不同,时代节奏不断加快,所谓经验建议,常常还没来得及沉淀就已经过时。但我想将一条至今仍然信奉的观念分享给文珠的学弟学妹们——尽量呵护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力,特别是在功能性语言正吞噬表达边界的AI时代,让被取代晚一点发生。

      还有一点常常被忽略但我认为同样重要的建议,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。以前在学校时,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熬夜写论文、吃饭没规律、久坐不动。但在进入高压、快节奏的环境后,我越发意识到:精力、注意力、情绪稳定都和身体状态息息相关。对于整天跟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,一个疲惫到不想说话、懒得动弹的身体,可能很难支撑一个鲜活的头脑,所以我想提出的最切实的建议,是应该给身体多留一些关照

四、工作之外,亦有生活

      从校园到职场后,我适应着身份的转变,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。当下我在探索的事情,便是尝试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。初入职场的两年工作节奏紧凑,事情繁多,基本处于一直埋头赶路的状态。最近,我开始思考怎样不被程序性的事情吞噬,比如回家之后一定要抽出多少时间读书、写作、散步,让自己在一天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段。曾经有段时间我醉心工作,晚上十点还在赶方案、改稿子,现在则逼着自己做点没有结果导向的事情。这样的变化称不上很大,甚至也许谈不上探索,但在注意力高度分散的当下,这些探索对我来说似乎变得越来越必要了。

五、初心不改,踏实前行

      站在当下回望,文珠七年的青春岁月仍清晰如昨日,如今虽已走出校园,却始终难忘文珠给予的滋养。最后,我想把最真诚的祝福,送给文珠和未来的自己。祝文珠越办越好,培养出更多热爱中文、坚守初心的学子;也希望自己始终保持初心,踏实做人、认真做事,在文字的世界里继续深耕,在生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